본문 바로가기
반응형

中國詩20

探索可能的含义“缺口”——现代诗文本的理解与追索 探索可能的含义“缺口”——现代诗文本的理解与追索 ◎陈仲义 探索可能的含义“缺口” ——现代诗文本的理解与追索 陈仲义 现代诗文本的接受,集中在两个环节:一是对文本意图的理解,二是对文本含义的阐释追索。理解隐含着对原文本“专利”的尊重,而阐释则是留给接受者的“最惠国待遇”。王长俊在《诗歌释义学》中写道,诗歌文本意义是诗人设定还是读者设定?圆满的答案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设定的意义如果读者意识不到,则是创作或阅读的失效;追索的阐释如果陷入一片混乱,文本的价值同样要打折扣。 对于文本理解与阐释的关系向来有两种对立观点:保持专一的目标与敞开式发挥。美国文伦家却尔(Juhl.P.D.)一直坚持一首诗的诠释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这种诗义的“唯一说”,无疑是文本与作者中心主义的忠诚卫士。但,会不会过于偏窄呢?中国的朱自清则坚持“诗义主从”说:要求“广求多义,切合为准”——也就是文本的诠释应有一个“主意”.. 2022. 3. 14.
诗歌接受的光谱效应 诗歌接受的光谱效应 ◎陈仲义 诗歌接受的光谱效应 陈仲义 一 诗歌接受效应是其稳定性与浮动性的辩证统一,互为消长。一般来说,诗歌接受价值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文本的恒定:诸如民族审美心理积淀的厚重与持久;形式规范的完美与持续;本体基质的约定与牢固。而与接受价值稳定性连襟一体的是价值浮动。诗歌比任何文类更“青睐”或更能忍受“价格浮动”的折磨。本质地说,任何因子都是可以左右其升降起伏的杠杆,从历史语境、受众分型、风潮时运、地域、民族、时尚、机遇,甚至具体到阅读心境、阅读口味等等,无一不是重要砝码。而最为重要“人的可变本性”,则内在地决定了接受效应的“随行就市”与“价格浮动”。 “可变性”与需求动机有关,大致分八类,分别是游戏、宣泄、励志、寄托、修养、兴趣、信仰与综合等,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受众的接受能力。这不由让人想起物理学上的接受光谱:可见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可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次序.. 2022. 3. 14.
余光中诗选集 余光中(1928.10.21-2017.12.14),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重九日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后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七十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 2022. 3. 14.
蔡根林:东阳江 “廿年江北,廿年江南……” 对岸柳树下歌声悠扬, 归鸦把身影投在江面。 我呆呆地站在沙滩上, 小手指含在嘴里, 望着远去远去的江水 快要触到下垂的晚霞; 我忽然想做一个风景画家, 或划一叶小船,探索江头是什么地方…… 东阳江是我童年时的伙伴, 沙滩,愈到江心愈绿的江水, 对我都像母亲一样的温和大方。 我们把整天时间都在她身上度过, 我喜欢从高岸纵身跃入江心, 睁着眼像一条小鱼在水底匍行; 有时为报复顽皮的同伴, 钻出水来偷拿了他的衣裳, 在沙滩上留下一行通向树丛的脚印…… 玩倦了,开始专心地拣选石块, 像秋天在地里采撷豆荚; 威严地站着,用揶揄的眼光, 瞟那狭窄的木板桥, 或是发出一声惊叫, 去吓唬胆小的姑娘…… 啊,金色的日子是这么短促, 不久,江水带走了无忧的童心。 于是我喜欢忧郁地在树丛穿行, 任错杂的灌木钩破裤腿, 穿过树丛,站在江边, 瞩待着东边出现一片白帆…… 我羡慕散搭在.. 2022. 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