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반응형

中國詩20

我的“编外”导师——孙绍振诗学品格的一种“描述” 我的“编外”导师——孙绍振诗学品格的一种“描述” ◎陈仲义 我的“编外”导师 ——孙绍振诗学品格的一种“描述” 陈仲义 一 草班出身,师出无名,在下自然对名望太学仰酸了脖子。遇上会期,见着研究生们,帮着导师忙前忙后,煞是羡慕;闲聊间听到他们梳理门户,评骘旁系,不免一番空落,自觉噤声。因为没有什么学历学位,特别渴求术业上有人指点迷津,校准方位。记不清七十年代末是哪一次创作学习班还是哪一次研讨会,总之认识30多年,一来二去,渐成孙老师一名编外学生。 窃以为好的导师有两种:影子导师,他渗透到你科研、教学、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无时不在地影响你的“魂灵”。另一种是属于一锤定音、拨云见日的“点拨”导师,在关键或茫然时刻,在两难或多难的转折,给你一颗毋容置疑的“定心丸”。孙老师无疑兼有这样的“双肩挑”。(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无为而治的“放羊”导师,任你无拘无束地自由生长)。 地缘.. 2022. 3. 15.
新诗百年:如何接受,怎样评价? 新诗百年:如何接受,怎样评价? ◎陈仲义 新诗百年:如何接受,怎样评价? 陈仲义 百年新诗的成就、存在价值及其前景,一直深受各方面的关注与问责。有二十年代于赓虞的挑剔:“自所谓新诗运动以来,我们尚未看到较完整的诗篇……。” 有三十年代鲁迅的低看:“如冬花在严风中颤抖”,“新诗直到现在,还是在交倒楣运”。同一时段伺桁的继续数落:“若将诗作为一种艺术看,我们可以说新诗是毫无收获的,二十年的历史没有产生一个十分成功的诗人”。 建国初始,有冯雪峰的不满:“现在新诗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还不能满意……太不像诗”,“太不像话的作品是相当多的”。即便取得不小业绩的九十年代,尚流传肖鹰的文化悲观论:“关于诗歌的胜利, 一个遥远的祝福”“现实却是,诗歌本身的失败正以不可抵抗的速度到来。”老诗人郑敏同样从源头上做了否定:二十世纪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引入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2022. 3. 15.
过滤•净化•提纯——现代诗的经典化 过滤•净化•提纯——现代诗的经典化 ◎陈仲义 过滤·净化·提纯 ——现代诗的经典化 陈仲义 现代诗接受的多端变频与海量产出特点,连同不断看涨的“自我推销”,使得现代诗的“可靠性”经常处于“游移”之中。故而现代诗接受的正常化与高质量实现,少不了要依赖不可或缺的经典化过程。现代诗的潮水般涨落总是比其他文类更加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也由于接受中良莠难辨,薰莸同器,众多“误读”成为普遍“行规”而司空见惯,这就加剧现代诗接受不断要重临严峻环节——筛选与淘汰的反复工序,有如安装在自来水管道的过滤装置,经由各种软化、磁化、矿化、电解、膜分离手段,达到水质的净化、提纯。 现在,人们一谈起经典,几乎不约而同要提及卡尔维诺的关于经典的十四种定义。通俗地说,经典就是能够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具有恒久的价值。时间(历史)长度几乎成了经典取舍的第一个尺度, 但历史维度只是“金标准”的一半,如果历史维度加上空间.. 2022. 3. 15.
重聚与衍散——2018徐志摩诗学研讨会学术评议与总结 重聚与衍散——2018徐志摩诗学研讨会学术评议与总结 ◎陈仲义 重聚与衍散 ——2018徐志摩诗学研讨会学术评议与总结 陈仲义 徐志摩产量虽然不高(196首)、写作年龄不长(十年),却是百年诗史标记性人物、受众最热捧的诗人之一。打入关键词从中知网搜索,有相关硕博论文152篇,期刊文章1796篇,研究专著(含传记)47部(海外也有40部)。可以说,新月派的首席诗人从眉毛到脚趾头,都被“搜刮”了一遍,所以要从90年的徐志摩研究中钻出新意,谈何容易。但是此次研讨会还是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十几篇有意思的论文。 燎原《徐志摩诗学断想》有两点深得我心。一是公众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直觉,对一首诗做出认领,可能是浅层的,但又是本能的,表明这首诗作必然有其获得人心的道理;但我们的批评系统总是以理论化的所谓深刻蔑视这种直入人心的直觉,造成评价的巨大落差。徐志摩得到受众长久拥趸的现象,值得批评界好好探源与反思。二是.. 2022. 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