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반응형

中國詩/陈仲义:诗论评6

探索可能的含义“缺口”——现代诗文本的理解与追索 探索可能的含义“缺口”——现代诗文本的理解与追索 ◎陈仲义 探索可能的含义“缺口” ——现代诗文本的理解与追索 陈仲义 现代诗文本的接受,集中在两个环节:一是对文本意图的理解,二是对文本含义的阐释追索。理解隐含着对原文本“专利”的尊重,而阐释则是留给接受者的“最惠国待遇”。王长俊在《诗歌释义学》中写道,诗歌文本意义是诗人设定还是读者设定?圆满的答案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设定的意义如果读者意识不到,则是创作或阅读的失效;追索的阐释如果陷入一片混乱,文本的价值同样要打折扣。 对于文本理解与阐释的关系向来有两种对立观点:保持专一的目标与敞开式发挥。美国文伦家却尔(Juhl.P.D.)一直坚持一首诗的诠释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这种诗义的“唯一说”,无疑是文本与作者中心主义的忠诚卫士。但,会不会过于偏窄呢?中国的朱自清则坚持“诗义主从”说:要求“广求多义,切合为准”——也就是文本的诠释应有一个“主意”.. 2022. 3. 14.
诗歌接受的光谱效应 诗歌接受的光谱效应 ◎陈仲义 诗歌接受的光谱效应 陈仲义 一 诗歌接受效应是其稳定性与浮动性的辩证统一,互为消长。一般来说,诗歌接受价值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文本的恒定:诸如民族审美心理积淀的厚重与持久;形式规范的完美与持续;本体基质的约定与牢固。而与接受价值稳定性连襟一体的是价值浮动。诗歌比任何文类更“青睐”或更能忍受“价格浮动”的折磨。本质地说,任何因子都是可以左右其升降起伏的杠杆,从历史语境、受众分型、风潮时运、地域、民族、时尚、机遇,甚至具体到阅读心境、阅读口味等等,无一不是重要砝码。而最为重要“人的可变本性”,则内在地决定了接受效应的“随行就市”与“价格浮动”。 “可变性”与需求动机有关,大致分八类,分别是游戏、宣泄、励志、寄托、修养、兴趣、信仰与综合等,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受众的接受能力。这不由让人想起物理学上的接受光谱:可见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可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次序.. 2022. 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