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반응형

文學29

<第四页>卷上手定稿无我之境优美,有我之境宏壮 原文1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①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注释 ①静:原指安定不动,没有声响,平静或安静。这里是指宁 译文1 无我的境界,人们只能在静中得到;有我的境界,人们从由动到静时得到。因此,前者表现为优美,后者表现为宏壮。 评析 此则从动静关系来区别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并将其纳入到西方优美、宏壮的风格类型之中,王国维中西融合的美学思想在此则也表现得颇为充分。所谓动、静,是就观物时的感情状态而言的,“静”是指感情平和,没有很大的起伏,此时诗人心境平静宛如一物;“动”是指感情激烈,不仅指引着观物者的审美倾向,而且将物性也淹没在这种激越的情感之中。在静的观物状态下,我与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利害冲突,故物与我之间等闲相待,呈现出优美的风格;在动的观物状态下,我与物之间则具有强烈的利害关系,故物与我之间彼此不相对等,“我”的强势障蔽了“物”之本性,所以就形成了宏.. 2022. 2. 23.
<第三页>卷上手定稿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原文1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⑤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泪眼”二句:出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集》。②“可堪”二句: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 2022. 2. 23.
<第二页>卷上手定稿造境与写境 原文1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①,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①自然:指自然界和现实人生 评析 造境和写境是从创作方法来进行的分类,造境偏于想象和虚构,写境侧重模仿和写实,而理想与写实两种创作流派即大体对应着这两种创作方法。造境和写境属于中国文论术语,如《莲子居词话》和《白雨斋词话》便多次使用“造境”一词,而“写境”的用法虽然很少见,但也显然是由“写生”而来,并与“造境”相配,衍成“写境”一词。而理想与写实的概念则来自于西方。王国维词论的中西融合特点在这一则表现得颇为充分。 说两种创作方式与两种文学流派“大体对应”,是因为两者确实难以绝对区分。王国维对于其间关系的看法应该是受到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叔本华认为纯粹的写实或理想,其实都是一种“理念”,很难直接付诸实践,对美的领会和表现,是要兼及理想的先验和写实的后验两个.. 2022. 2. 22.
<第一页> 卷上手定稿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①,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注释①自然:指自然界和现实人生。 译文1 有创造境界,有摹写境界,这是理想派作家与写实派作家两者的区分处,但是两者较难分别。这是因为大诗人所创造的境界,必然与自然环境相符合,所摹写的境界,也必然与理想相接近的缘故。 评析 造境和写境是从创作方法来进行的分类,造境偏于想象和虚构,写境侧重模仿和写实,而理想与写实两种创作流派即大体对应着这两种创作方法。造境和写境属于中国文论术语,如《莲子居词话》和《白雨斋词话》便多次使用“造境”一词,而“写境”的用法虽然很少见,但也显然是由“写生”而来,并与“造境”相配,衍成“写境”一词。而理想与写实的概念则来自于西方。王国维词论的中西融合特点在这一则表现得颇为充分。 说两种创作方式与两种文学流派“大体对应”,是因为两者确实难以绝对区分。.. 2022. 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