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佛道禅/学佛

《六祖坛经》中这4句精华,读得越多,开悟越快

by wannee 2022. 3. 5.
반응형

《六祖坛经》中这4句精华,读得越多,开悟越快!

《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一部佛教经典,《六祖坛经》主张见性成佛,“性”就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佛性,也就是本来就清净的自性。

要想见到清净的自性,就一定要多读佛经,多悟佛理,多修善业,只有开悟了,才有机会见性成佛。在《六祖坛经》中,有4句精华,这4句精华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说,如果你能悟透这4句精华,很容易就能开悟。

开悟是对世间真理的一种觉知和明了,开悟并不等于见性,开悟也不能成佛,但开悟可以增进智慧,可以帮助你早日见性成佛。

第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这句话对于修行佛法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不是为了学坐禅,也不是为了学习如何持戒、如何念佛。

禅宗有一则故事:一日,马祖在坐禅,南岳上前问道:“你坐禅是为了什么?”马祖回道:“为了成佛。”

于是南岳拿起一块瓦砖,在马祖面前磨砖,马祖不解地问道:“师父,您磨砖是为了什么?”南岳回答道:“为了磨成镜子。”马祖问道:“磨砖怎么能成镜子?”南岳反问道:“既然磨砖不能成镜子,那你坐禅又岂能成佛?”马祖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佛不要太死板,不要太执着,磨砖和坐禅只是修行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成佛的真义,如果坐禅不去参悟佛理,最多只能算是坐在那里休息而已,成佛不是坐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和修出来的。

学佛是为了修我们自己的一颗心,持戒、打坐,都是为了修心,如果学佛过于执着表面的形式,就

会舍本逐末,难以真正从佛法中受益。

 

第二、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学佛修行,其实就是在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一位禅宗大师说过:人成即佛成,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去做佛。很多人学佛,都执着了如何成佛,却忽略了如何做人。

学佛不是要你每天打坐念佛,而是要你学会做一个慈悲、正直的人,学佛不是要你执着在念佛、吃素、诵经这些事情上,而是要你去孝顺父母、侍奉师长、修十善业。当你做到父慈子孝,当你把人做好时,再去念佛、打坐,才能锦上添花。

第三、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修行是自己的事,真正的修行人,只会常思己过,从来不去论人是非。《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真正的修行人,如果经常见到世间种种过失,那是因为自己的妄心没有消除,是自己的修行不够。

修行就是在修一颗平等心,如果你经常看到他人的过失,那其实是你自己的过失,这时一定要去反省自己,当你见到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时,你自己也就修行了菩萨。

第四、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学佛修行,一定要向内去求,因为佛不在身外,离开你的心,世间是不存在佛的,佛不在西天,也不在寺庙里,佛就在你自己的心里,当你能够见到自己的本心时,也就是见到了佛。

《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要想增智慧、除烦恼,一定要多读《六祖坛经》,多修自己的心,《维摩诘经》上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你心变得清净了,无论你走到哪里,脚下就是一片净土。

 

'佛道禅 > 学佛'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修心诀精解  (0) 2022.03.05
真心直说精解  (0) 2022.03.05
《碧岩录》讲座  (0) 2022.03.05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0) 2022.03.05

댓글